斐濟的芋頭人生
種芋頭以致富足,烹芋頭以待上賓。
在台灣,這也許是難以想像的事;在斐濟,卻是如呼吸般理所當然。
乍看毫不起眼的小小芋仔,串起了家庭、村落甚至整個社會的層層關係,
斐濟人的芋頭人生,燒燙燙上演中。
「我們的收入來源有兩種:長期的,是卡瓦胡椒(Piper methysticum);短期的,則是芋頭,如此而已。」我在斐濟做研究時,最常聽到村落的農人這麼跟我說。
一個能夠照顧妻小的真男人,一定要有叢立於田地間的芋頭,以及在樹蔭下一節一節錯綜生長的卡瓦胡椒。尤其是芋頭,在南洋的天空下,一片片葉子迎接著陽光,讓色調稍嫌單調的熱帶島嶼丘陵點上一團不一樣的綠意。
俄羅斯大洋洲研究浮沉錄
那些個遙遠又陌生的熱帶小島嶼啊,要雄踞一方的俄羅斯拿它們如何是好?
胸懷壯志的俄國有時磨刀霍霍,有時又棄之不理,就這樣被意識形態牽著鼻子跑。
俄羅斯大洋洲研究浮沉錄
那些個遙遠又陌生的熱帶小島嶼啊,要雄踞一方的俄羅斯拿它們如何是好?
胸懷壯志的俄國有時磨刀霍霍,有時又棄之不理,就這樣被意識形態牽著鼻子跑。
從都蘭到新幾內亞──蔡政良
2011第三屆「生命永續獎」得獎者-蔡政良(紀錄片導演,學者)Futuru Tsai簡介
{rokbox size=|544 384|thumb=|images/stories/2011_life_award/futuru.jpg|}images/stories/2011_life_award/futuru_tsai.swf{/rokbox}
蔡政良是新竹人。23歲那年第一次到都蘭部落,為阿美族人Kapah (林昌明)納為義子,並加入都蘭的年齡組織──拉中橋。
大學畢業後,蔡政良原在新竹科學園區的半導體公司工作,後來逐步轉而投入人類學的研究。
多年來,他致力於由影音媒介探討原住民文化與歷史記憶。2005年作品《阿美嘻哈》紀錄了臺東都蘭部落的阿美族年輕人,將時下的流行文化鎔鑄於當地文化與社會傳統,創造出獨樹一幟的身體表現。
Taiwan: Apart from or a Part of the Pacific Region
Professor Tsang Cheng-Hwa (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t the Academia Sinica) discusses the need for researchers to work across disciplines on an international scale towards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Pacific and Taiwan's current and future role there.
向著大洋前進
「船做了,就是要拿來划的!」達悟族人秉持著這樣的信念,將十四人座前所未有的達悟大船划到台灣來。現在,他們正在前往太平洋的航道上,望向下一段旅程……
中西友誼共創文化新局
四月十六日下午二時,對台北利氏學社與國家圖書館而言,是一極為重要的歷史時刻。歷經了一年多的洽談與籌備,雙方合作成立的「利瑪竇太平洋研究室」即將面世啟用。特別是研究室成立的最後階段,國圖的同仁日以繼夜的努力,以最短時間將書籍進行燻蒸消毒、編目、整理上架,使得這批館藏能以最佳狀態與讀者見面。
Help us!
Help us keep the content of eRenlai free: take five minutes to make a donation
Tag Cloud
Browse by Date
We have 7149 guests and no members onlin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