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,這也是真的:每個團隊中都有一些人,他們特定的服務便是確保團隊作為人類群體的凝聚力和福祉。這是一項服務,就像烹飪、記帳或從事研究也能是服務一樣。唯有在這層意義上,建立團隊的人是「領導者」——他們授權給每一位成員,使之成為建立團隊者;他們憑直覺認出困難所在,並於衝突和誤解發生時,為自身分裂的團體創造一些療癒的方式。
新約為我們呈現兩位人物,他們都是偉大的建立團隊者:耶穌和保祿。耶穌並未創立「機構」,他塑造了跟隨他的男性與女性。但是,他塑造他們成為有活力的團體的一部分。在他最後一次耶路撒冷之行中,他領導的是一群彼此怨懟很深的門徒。他們為了團體中誰是老大而爭吵。牽涉到背景、政治主張及對時勢判斷的種種差異,門徒間的歧見明顯地越演越烈。在最後的晚餐中,耶穌與這些似乎感到困惑、憤怒和怨恨的人分享麵餅與杯爵。
他們終會團結,先是因為耶穌不在了而群集,之後則在關鍵的時刻,以復活的那位(即耶穌)為中心而合一。〈宗徒大事錄〉告訴我們,憶起耶穌留給他們的建立團隊範例,他們怎樣開始富於創造力地與他人一起建立團體。保祿將會繼續這項工程,建立地方教會,並含淚勸誡他們奉行正義和慈善,棄絕一切會導致分裂的事。
但願我們也同樣克服自我及其限度,好讓所有人都成為我們投身致力於各個團隊的「活石」,並且――看得更遠一點――也成為不斷成長的人類團體的活石。
翻譯│張令憙
更多精彩內容,請見2011年五月號,第82期《人籟》論辨月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