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李白名作《春夜宴桃李園序》的開頭。有趣的是,這段文字其實是關於時間的論述:詩人將當下和歷史性的時間加以比較,又以非現實的時間(夢境)來比喻現實生活的時間,作為改變人類利用時間方式的理由。由此也可以看出:縱使日升日落各地皆然,全球時間劃分的標準亦只有一個,但人對時間的感覺其實很容易受到外在環境與心情的影響——時間觀的差異就是這麼來的。而當人類將關注的焦點轉向非現實的世界時,對時間的想像與詮釋空間也跟著擴大,於是當思緒無限延伸之際,我們所處的時空便豁然開朗,充滿無限的可能了。
本期《人籟》從對現實時間的討論出發,逐漸將探索的腳步延伸至非現實的時空,期待與讀者一同在現實與夢境中來回穿梭辯證。我們看到人類一方面精準的規畫時間,盡可能的提出最好的時間管理與利用方式,另一方面又嘗試打破重重限制,運用想像力與創意,再三證明自己才是時間的主人。我們看到科學、宗教、社會與文化的多重時間觀,也見識到影像科技的發明如何將剎那化為永恆,並激發對未來與命運的種種猜想。最後我們深入夢的世界盡情遨遊,同時觀看虛幻的時間觀如何對現實人生有所啟發,帶來正面的影響。
探索時光與夢境的狂想列車正要啟動,你準備好了嗎?
圖案設計│Ralph Wu
本文亦見於2011年4月號《人籟論辨月刊》-時間.夢境.狂想曲
想知道更多精采內容,歡迎購買本期雜誌!
您可以選擇紙本版,PDF版,或線上訂閱人籟論辨月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