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物科技已全面改變我們的生殖能力、身體機能以及人類的淚種。我們真能複製「另一個自己」嗎?我們應該依照什麼標準、倫理準則來面對「複製」的問題?如何評估實驗研究的風險及發展?這些問題都必須仰賴科學界、醫界、哲學界、宗教人士、婦女團體、政治人物一起來討論,這樣才能共同創造一個屬於大家的未來。
(封面圖片由科比斯影像網站〔Corbis Image〕提供)
目錄
論辨空間
03 我們要往哪裡去?
魏明德 作
讀未來
06 年輕人關心地位與自由
鄭意文 作
07 編輯台:新夢考驗科學想像力
沈秀貞 作
08 讀者來函
專輯:奔向美麗的後現代世界?
10 引文
複製的理由。
編輯部
12 從桃麗羊誕生的那一天說起:專訪周成功教授
理論上來說,複製人與複製動物的技術層面是一樣的。
編輯部 採訪 林慧芬 整理
22 美麗新世界來了嗎?
超脫必朽之軀殼,是百萬年來「人」的無窮想望。
潘震澤 作 李禮君 整理
28 複製倫理面面觀
假設科學上是可能,是否表示在倫理上也「可以」呢?答案恐怕是否定的。前者是有關能力的判斷,後者則是道德判斷。
孫效智 作
人文論辨
42 我們能忘記政治嗎?
大陸知識分子反省社會與民主的發展。
梅謙立 作
心靈地圖
50 從行天宮走到龍山寺
緣分的牽引讓宗教情懷更為開闊。
若水 作
國際
58 天天看著菲律賓
華語教師姜川在菲律賓住了七年的時間,他看到菲律賓人的笑顏、苦痛與人格。
姜川 作
作品
64 台灣新傳說(下)
嘉義竹林中住著一個女巫,她是土地公的好朋友。
笨篤 創作 陳太乙 譯
書評
68 歷史長河中的文學帆影
沿著歷史順流而下,採拾奇文珍品。
張明薰 作
影像與想像
70 鏡頭中的禪:《春去春又來》
王維以禪入詩,韓國導演金基德以禪入鏡。
沈秀貞 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