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護病房裏的老神父知道他快嚥下最後一口氣了,要求在最後一刻自己主持一台彌撒。
在病床上,各種監視器的監控下,用他如游絲般的氣息和天主對話,當然,沒有人聽得到他在說什麼,大家都目不轉睛的瞪著監視器;他的生命跡象起伏,正如人生的最後樂章。
聖經上說,生命是天主的賜予,脆弱者三四十年,強壯者七八十年,在世間勞動苦難後,終將回歸天國;那麼,他活了整整九十九年是天主特別的恩寵;而且是神智清楚的九十九年,一直到現在他正做最後的感恩。
然而,他沒有浪費天主給他這九十九年中的任何一天,因為他每一天都是為別人而活,而且是為距離家鄉數千里外、地球上另一個角落裡陌生的弱勢者在活。
異國生根,無私奉獻
葉由根(Istvan Jaschko)神父於1911年生於匈牙利,德國大學慕尼黑大學畢業。在成為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後,1936年應教會招募,那時教他說國語的前清秀才為他取了一個鄉土味的名字:葉由根,意思就是「由此生根」。
中日戰爭爆發,中國成為戰區,四處殘破,無數人生了病、受了傷,卻找不到一家醫院。葉神父看到這種情境,就著手開辦醫院。1949年透過紅十字會協助,葉神父在河北省成立第一家有一百張病床規模的醫院。
後來中國共產黨取得政權,不容許宗教的存在,葉神父慘遭他創辦的醫院副院長鬥爭入獄,以莫須有的罪名,指稱葉神父曾責打一名爬牆進入教會菜園的中國小孩,事實上葉神父一輩子只疼小孩,從未打他們。神父入獄三年天天做苦工、打麻繩,他說自己心情並不苦悶,因為:「天主在我們心裡」。
1955年出獄後,葉神父被中共驅逐出境。離開大陸,輾轉由香港來到台灣,眼見當時台灣生活普遍窮困,先在嘉義東石、布袋沿海地區設立「貧民診所」,每天為鄉民看病。1961年,又在嘉義縣鹿草鄉開辦了「聖家貧民醫院」,服務窮人。他除了免費看病,也用募來的錢接濟貧民;有的人不願接受,他就改買小豬,請民眾幫他養,請他們將豬養大後、賣了錢再還他;其實葉神父只是找藉口幫忙大家度過苦日子罷了。鹿草的民眾到今天都還感念葉神父,在鹿草教堂鐘樓,還保存著葉神父當年傳教留下的對聯:「無始無終天地主,全善全美人類父」。
擁抱殘缺,關心弱勢
不過葉神父最得意的是照顧殘障、智障的孩子;他投資人生最後的三十年,用來收養這群他眼中最可愛的羊。
隨著台灣社會經濟起飛,到貧民醫院看病的窮人愈來愈少,葉神父最後結束了醫院,而於1974年奉派到新竹傳教。在新竹,無意間看到智障孩子因父母出外工作,乏人照顧而流浪街頭,於是興起為這些孩子蓋一所收容中心的想法。1975年,他在新竹市創辦了「仁愛啟智中心」。草創期間,因找不到專門教導智障兒的特殊教育師資,葉神父就親自為收容的十多名智障兒餵飯吃,教育他們。1983年葉神父又利用新竹縣關西鎮教會舊址,成立「華光智能發展中心」,也收容智能不足的兒童,這是由收容六名院童開始的葉神父的另一個愛心德業。在一般人眼中低能、無知的智障孩子,葉神父說:「他們都是無罪的,都不應該被放棄。」所以儘管神父那時已經七十多歲,而且資源有限,仍然發揮愛心建立一個個智障兒童的樂園。
沒有人告訴他該怎麼做,他只用最原始的方法,去養、去愛、去教,就這樣他成了啟智教育的專家,從六歲以下的智障兒童到成人多重障礙,
天主並沒有在加護病房接走葉神父,當他幽幽醒來,叮嚀大家這九十九年的好身體一定要留給醫學生做解剖。之後,他被送回關西,回到他的羊棧,在他所愛的羊群圍繞中,安詳的享受生命的最後一刻。
葉由根神父
參考資料
本文引用資料源自洪樹旺所撰之文〈由此生根‧無私奉獻──葉由根神父〉,原刊登於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之Yahoo奇摩部落格,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thwu-org/article?mid=122&sc=1
照片提供|財團法人天主教華光智能發展中心
本文亦見於2011年2月號《人籟論辨月刊》--- 帝國之暮,神國之曦
想知道更多精采內容,請購買本期雜誌!
您可以選擇紙本版,PDF版,或線上訂閱人籟論辨月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