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人看您的作品時,最常有的誤讀會是什麼?
塔西米克:我的作品容許多種解讀,所以我無法說明。我覺得在一個心胸狹窄的世界才會產生這種誤會。我希望有200個人和201種解讀方式。
塔西米克的兒子:我覺得其中一個誤會應該是以為我父親的作品是對抗西方的,我覺得它們並不是對抗西方,而是支持原住民的主體性。就是另外那一方。
塔西米克:對,就是我們這一方。譬如說我母親首次看我第一部電影時問我:「你為什麼要拍這麼反美的電影?」我就跟她說:「媽!不是反美,而是想找出我們的內在力量。我們一直以來受制於美國教育,有可能是因為我們一直接收西方和好萊塢這一套課程,所以我們一直沒有意識到我們過度西化。早在《美國偶像》成為一個電視節目之前,美國偶像就已經存在於我們國家了。
在《土倫巴》中,您提到西方宗教的在地化。在當今菲律賓社會,您覺得教會發揮的最大影響是什麼?
塔西米克:我把天主教當成一種情境而不是敵人來看。雖然像很多所謂「偉大」宗教的理想都高高在上、自以為是,不過我覺得天主教在菲律賓有眾多貢獻。然而因為不是真正屬於我們本地民族,所以有時候會被我們隨意解讀。媒體上經常報導菲律賓到處都是貪污,這跟天主教的基本概念息息相關,儘管你的人生犯下大錯,一旦死去,經由懺悔就可以上天堂。所以斐迪南·馬科斯已經上天堂了吧!或許天主教的這個概念擾亂了我們的「文化煞車機制」,這就是我們國家顯得很混亂的原因之一。
在《為什麼彩虹的中間是黃色》您常提到「第三世界」這個詞彙,您覺得近年「第三世界」這個詞的意義有什麼轉化嗎?
塔西米克:我原本不了解這個詞是一種二分法:有第一、第二世界才有「第三世界」。這是經濟學的命名方式。一個菲律賓原住民的酋長曾經發錯音,將「indigenous」(原住民的)這個英文字的發音唸成「indio-genius」,就是「美國印第安族的天才」之意。「我們印第安天才一直被踐踏,我們印第安天才的文化一直被瞧不起」。因為西方人對非西方的世界會用「印第安」這個名稱,所以原住民都算是「印第安人」的一種,所以我覺得這個發錯的音真是巧妙:把原住民跟天才這兩個詞組成「indigenous」的另類發音方式。我自己覺得「第三世界」的能量可以用來幫助經濟發展。有許多原住民的智慧可以平衡這個已經煞車失靈的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