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埃涅阿斯記》第六卷講述了埃涅阿斯在阿波羅的女先知西比爾(Sibyl)引領下的冥府之遊,無疑是整部史詩中最著名的篇章。埃涅阿斯在冥府福地(Elysis)見到亡父安喀塞斯的靈魂。安喀塞斯並向他指點將來,預言他的後代,也就是歷代的羅馬名人,其中也包括了凱撒和註定要建立強大帝業的屋大維(Octavia)。埃涅阿斯回到人間後,便直接朝向拉丁姆航行。
以下所選取的段落敘述埃涅阿斯初到冥府,在冥河邊看到喀戎(Chiron)擋住一些亡魂,不讓他們上船渡河。
埃涅阿斯眼見這喧動,驚訝而感喟:
「聖女啊,這些人為何擠在河邊?
這些亡魂求什麼?何故有的離了河岸,
有的卻搖櫓渡過青色的冥水?」
長生的女先知簡短答道:
「安喀塞斯之子,神的嫡系後代啊,
你眼前是科基圖斯(Cocytus)悲歎河,
還有斯梯克斯(Styx)沼澤,
強大且可怕,諸神不敢憑誓,更不敢悔誓。
你看到的是生前未得安葬的可歎亡魂;
那艄公名叫喀戎;擺渡過去的已獲安葬。
餘下的不准渡過可怕的河灘和咆哮的急流,
直至屍骨找到安息的所在。
他們得飄零千年,徘徊河岸,
最終才獲許回到他們渴盼的沼澤。」
這段文字充滿詩意。在拉丁文學中,只有詩歌才能表達類似的「宗教情懷」,或對人類生存悲劇的感懷,這在羅馬公共崇拜或別種崇拜儀式中根本無由得見。從這段文字裡,讀者不難領略羅馬歷史如何化身為神話:作為羅馬的建城者,埃涅阿斯必須下到冥府遊歷,這是所有偉大的神話人物必經的考驗。某種意義上而言,冥府之遊成就了羅馬的誕生。
圖說
在希臘與羅馬神話當中,冥界流著五條河流,每一條河流皆有其掌管的分別。它們分別是阿克倫(Acheron)苦難之河、科基圖斯(Cocytus)悲歎之河、弗列革吞(Phlegethon)冥火之河、勒特(Lethe)忘卻之河和斯梯克斯(Styx)憎恨之河。
其中科基圖斯河是由那些生前沒被埋葬的人,死後被判靈魂只能在河邊長年遊蕩,不能進入輪迴的靈魂會發出歎息的聲音,悲歎河之名因此而來。斯梯克斯一河之隔分隔了這個世界的生死兩界。
這河備受希臘和羅馬神話中諸神的尊崇,只要是以此河之名起誓,他們將終身遵守誓言。否則會受到永世的詛咒,所以它又被稱為「守誓河」。
圖片來源╱Wikimedia Commons
本文亦見於2011年2月號《人籟論辨月刊》--- 帝國之暮,神國之曦
想知道更多精采內容,請購買本期雜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