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撰︱江漢聲
趙神父是輔大外語學院,甚至整個輔仁大學在台復校五十年來的一個典範,當然,還有許多來自遙遠地方的神父、修女們,無私無我地在這裡奉獻,如同《聖經》所言:「他們是天主在這裡灑下的麥種,今天已結出叢叢黃金般的麥穗出來。」
趙神父不僅是輔大法文系的創系大家長,更是學生們口中慈藹的「趙爸爸」。
台灣是他的第二故鄉
1931年出生於匈牙利的趙神父,17歲加入聖言會,22歲在修道院念哲學和神學。1956年時,他歷經千辛萬苦、翻越共黨統治的鐵幕,從匈牙利來到奧地利,在奧地利讀了四年神學。1960年晉升司鐸,隨後轉抵法國,在巴黎Sorbonne大學修讀法語和法國文學。到了1964年抵達台灣,在新竹華語學院學習中文,並參與創立輔大法文系,於1965年擔任系主任。除了1967年至1975年在美國喬治城大學攻讀語言學博士,他把一生都留在台灣。和許多來自遙遠他鄉的神父修女一樣,數十年如一日工作在台灣、生活在台灣的趙神父,想念故鄉嗎?
神父曾說:「我喜歡吃香菇,台灣就是我的第二個故鄉。」其實他也會思念遙遠的匈牙利祖國,來自匈牙利電視台的記者來台採訪他時提問:「在異鄉奉獻服務這麼多年,會不會想家?」已經滿頭白髮的趙神父點著頭哭了。真情流露的這一幕,令我敬佩又感念!
——第28屆舒志芬
在我眼中的神父,是一個真性情的人!有一次我們談論到他如何逃難與戰爭的可怕,因為共產政權使他不能回匈牙利,連自己母親撒手人寰的時刻,都無法回去奔喪。說著說著,神父就在我面前流下眼淚,沉浸在自己的情緒中……。這一堂課的主題,頓時變成了人生的悲歡離合。
——第19屆江億紋
熱愛教學,誨人不倦
趙神父就是這麼個性情中人,也是因為如此,他專心投入工作、熱忱教學、視學生為至親,讓所有學生緬懷不已。他更於1996年榮獲法國總理頒布的軍官級教學成就獎,是眾所肯定的偉大教育家。
剛來到台灣的趙神父負責整個法文系(當時稱外文系法文組)一、二年級的全部課程,我們與他幾乎是朝夕相處,天天有法文課,每堂的老師都是他,包括文法、會話、語音學、法國歷史、地理……,總之他全包了。他是我們的系主任、導師、課業輔導和朋友。住校的同學晚間也會在校園裡遇見他,與他聊天、請教一些功課或生活上的問題
——第1屆邱大環
趙神父在課堂上非常專注,慢慢地、有耐心地,反覆不斷地一個字、一個字,一個片語、一個片語,一句話、一句話,利用音標註釋,教大家清楚朗讀法文的發音跟語調,引領著一群小大人跌跌撞撞地進入法文的世界。儘管趙爸是匈牙利人,講起中文跟法文總是有點腔調,但是跟著趙爸學法文是快樂的,就彷彿秋天的太陽照在毛衣上,暖暖的,那種暖意,持久不散。
——第23屆沈中衡
趙神父採另一種教學方式,讓我們這些初學的學生對學習法文不致產生恐懼,進而產生興趣。神父以寓教於樂的方式教我們唱法文歌,要我們認真清楚地記誦歌詞,並公開表演;後來演變成每屆學生畢業前皆需有法文劇的公演,讓法文的學習變成不那麼困難。他為台灣培育不少法語人才,可說是位名副其實的教育家。
——第2屆周功鑫
創作詩歌,交融生命熱情
趙神父學識淵源、興趣廣泛,除母語外,還精通拉丁、俄、英、法、德、中文、台語等各國語言;此外也專精詩歌、文學與戲劇,他譯作豐富並熱愛創作,除了編輯人手一本的法漢辭典,並以匈牙利文、英、德、法、中等各種語言創作,在美國、香港、韓國、印度等地出版詩集無數,更於2004年榮獲國際桂冠詩人獎。
大三選修俄文課,有一天下課後趕著回家,神父說:「先別走,我昨天又寫了一首英文詩,聽我念念。」於是,我在臺下,神父在講臺上便高聲朗誦起來,豐沛的情感傾注於詩韻中,音聲悠轉在空盪的教室,久久,仍令人低迴。神父開心地笑了笑:「我回去再寫一篇,這首送給你。」他總是如此滿腔詩情,更以世界桂冠詩人的身分,在各地推廣詩藝。
——法文所江灝
不僅和學生們以詩交融,多才多藝的趙神父也愛唱歌、說笑話、照相,還彈得一手管風琴。這些都是學生們津津樂道的:
趙神父非常喜歡寫詩,只要詩集一出版,他就會喜孜孜送給你,希望大家一同與他分享喜樂。當他在吟詩時,你會很容易融入詩境中,體會詩的美意。他非常博學多聞,在很短的時間內可以做多語種的轉換和交錯;最厲害的是,他的笑話一定讓你聽得懂。我記得有一次他還口譯了俄文的笑話給我聽,真的很好笑,那是「初級俄文」當周上課的講義內容。
——第25屆陳淑芬
趙神父喜歡說笑話,他也喜歡唱歌。〈泥娃娃〉是邱大環學姐教他唱的;〈望春風〉是他最常用的自選曲。另外還有一首〈流水〉,趙神父曾經在教室中唱給我們班上同學聽過:「門前一條清流,夾岸兩道垂柳,光陰年年依舊,只有那流水總是一去不回頭,流水啊!請你莫把時光帶走。」
——第3屆洪藤月
趙神父從匈牙利飄洋過海到台灣,將這裡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。45年來,他在校園中扮演了傳播文學、文化與天主之愛的橋梁。
病痛來襲,樂觀以對
歡樂的時光真如流水一去不回頭,趙神父2009年三月在高雄中風,筆者協助他到高醫附醫急診醫療,待病情穩定後再回台北耕莘醫院治療。中風後,趙神父半身癱瘓、言語不便,回到輔大靜養。這時輔大校園裡常可看到他坐在輪椅上,出來曬太陽,學生們聞訊後也陸續回來探望他們的恩師。
9月月19日那天,同學還陪他唱〈望春風〉、〈泥娃娃〉、〈A la Claire fontaine〉、〈Cheevaliers de la tabe ronde〉。趙神父很開心地跟著哼唱猛點頭。10月2日趙神父一看到劉國基激動不已,涕泗縱橫。劉國基除了跟他開玩笑,還雙手握著神父的手低頭祝禱好幾分鐘。Emile也不斷為神父按摩,場面令人動容。
——第9屆陳淑珍
我們班還數次相約一起去見趙爸爸,他舉右手給我們看,拿他的詩集還有與學生們的合照及卡片讓大家翻閱。我們這群大孩子,也在他跟前耍寶,尤其畢業多年後,大多數同學工作上已不使用法文,卻硬是擠出看家本領,逗得趙爸爸笑呵呵!
——第13屆朱秋萍
趙神父就是這樣,笑咪咪的,對我們像對待家人一樣,把我們當成他的孩子,那麼真誠的關懷我們。那個初夏早上,我們陪著坐在輪椅上,已經不能說話的神父,在校園裡散步,單手為自己撐傘,還會指揮我們要往那個方向走。迎面走來一位神父,趙神父開懷地笑了,格格笑出聲音,對那位神父揮揮手,我也跟著神父開心了起來。
——法文所張心瑜
然而,他還是走了!2009年11月19日他在輔大留下滿滿的恩情與懷念,返回天鄉,學生們寫下思念的詩句:
Père, 我想你
大腳 涼鞋 踱步
耐心 教導 凝視
相機 鏡頭 定格
愛心 付出 關懷
Mon Père,身為您第一屆法文系的學生,深受寵愛 倍感驕傲
——第1屆張文鸞
親切慈父,學子永懷
輔大校園有許多像趙神父這麼感人的故事在流傳,這就是輔大最讓校友留戀的特色。每位神職人員都有不同的人格特質,趙德恕神父留給大家的印象是如何呢?
比起其他神職師長,趙神父少了那份神聖嚴肅,卻也多了一份人性親切。跟他講話你可以沒大沒小,可以口無遮攔。不管你講的有沒有道理,他總是懷赤子之心,面帶微笑對著你,他的招牌微笑如大海般包容,像冬日般溫馨。趙德恕神父人如其名,有德行有寬恕。現在他在天主身邊,遺留給我們的是一個典範。他的學生及朋友們都當為他的離去而感傷,此時每個人也要對他給予我們的教誨及友情表示感恩。神父,或如同學生愛稱呼你趙爸爸一樣,謝謝你!趙爸爸!
——第6屆黃景星
(本文及圖片取材自輔大外語學院黃孟蘭院長所提供的「趙德恕神父追念和感恩」)
2011年十一月號,第87期《人籟》論辨月刊